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(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)
![]() |
![]() |
约1100年,绍德雷尔王朝在波纳佩岛兴起. 最早到達该群島的歐洲人是西班牙人,時為16世纪,並於1885年被其佔領. 之后在1899年,西班牙人把卡罗林群岛转让给德國,成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.
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被安排給予日本作託管地,成為日屬南洋諸島的一部分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国佔領. 1947年,联合国将密克罗尼西亚交美国託管,現今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範圍為太平洋群島託管地六區的其中三區(科斯雷於1977年自波纳佩分出成為第四區). 1965年1月成立议会,此后要求自治.
1979年,由聯合國和美國籌劃的「密克羅尼西亞憲法」公投在託管地六區舉行(北马里亚纳群岛已於1976年成為美國的自由邦). 憲法公投在帛琉和馬紹爾群島兩區未能通過,剩餘四區便組織成為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」.
1986年11月3日,与美国签订的《自由聯合國家條約》正式生效,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获得内政、外交自主权,从联合国托管状态独立为主权国家,但國防仍由美国负责(密克羅尼西亞公民也可加入美軍).
1990年12月,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,通过了终止託管决议,正式结束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託管地位,并于1991年9月17日接纳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.